中醫養生認為,養生要把握春季氣的特點,協調精神、日常生活、飲食、運動四個辯證關系,保證人體的正常新陳代謝。
春季,萬物復蘇,正是補氣養血的好時候。經過一冬的嚴寒和蟄伏,身體需要和氣血同步"生發”。中藥店里有幾味藥是專門為補養氣血而準備的,比如白芍、川芎、當歸、熟地。將這4種中藥一起熬煮,就是中醫界稱為"婦科養血第一方”的"四物湯”。"四物湯”是和諧,而最佳的調整時間就是每一個節氣了。要想讓人體也隨著大自然的陽氣變化生發,就要注意以下幾點:
①靜與動
春季人體經脈松弛,陽氣較易散泄。因此在鍛煉時要注意控制運動量,不要過量運動,盡量不要揮汗如雨,以免陽氣受損。晨練宜舒緩柔和,動靜結合,可以做健身操、戶外散步、踏青游玩等,以達到吸納春陽、吐故納新之目的。
②甘與酸
春季人體肝旺,不宜過多食用酸性食物,因為酸性食物會使肝火亢升,損傷脾胃,應多吃甘辛之品,有利于養肝護脾,棗、蔥、蜂蜜、花生、新鮮黃綠色的蔬菜、水果及干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。春季進補的原則是以平補為主,忌大辛火熱。而且春季萬物復蘇,空氣中彌漫著大最花粉,是過敏性疾病的多發季節,有慢性疾病或是過敏體質的人,一定要忌口,忌食"發物”,如蝦、蟹、咸菜等食物,否則舊病極易復發。
③捂與凍
古人有"春捂秋凍”之說。為什么春季要捂呢?因為春季天氣變化大,捂才能抵御寒邪侵入身體,不讓陽氣外散,這樣能增強抵抗力,有效地預防春季流行的傳染病。當氣溫上升時,仍要注意防寒保暖,適當增減衣物。
④陽與陰
冬季天氣寒冷,陰氣外散陽氣收斂,人體新陳代謝變慢,萬物蟄伏,是養精蓄銳之際。春天,陰氣下沉,陽氣上升,人體新陳代謝恢復活躍,體內的陽氣相應生長,所以春天是養陽的最佳季節。但由于春季天氣多變,風邪易入,又值百病滋生,要特別注意陰陽調和,以免損害人體正氣。